2017年12月2日上午,伴着明媚的冬日暖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BA1707班一行五十余人在李勇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电源”),一场别开生面的《管理经济学》移动课堂在同学们的热情期盼下如约而至。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28日,阳光电源迎来了他20周年的生日庆典,值此之际来到这里参观学习,对于1707的同学们来说更具特别的意义。阳光电源行政中心总经理何为,以及行政主管洪霞对于此次课程参观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专业的指导。
初见阳光——绿色清洁,肩负环保
刚进入企业大门,一整片绿色草地映入同学们眼帘,整齐的标准化逆变器箱摆放在草地两侧,园区道路整洁而宽阔,办公楼宇相连,错落有致。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秉承着“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的发展使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全球节能减排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据悉,阳光电源截至2017年上半年,已在全球安装超过4900万kw逆变设备,每年可为地球减排5440万吨二氧化碳。阳光电源始终肩负这份神圣的使命,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
感受阳光——开拓进取,专业高效
在洪霞的带领下,我们步入阳光电源的企业展厅,一项项发明专利和企业资质挂满了整个荣誉墙,一幅幅领导观摩照片展现了各级政府对阳光电源的关心和爱护,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在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地位。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阳光电源的整体概况和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企业所辖的主要业务系统板块——“光伏发电系统、电站业务、风力发电系统、电力储能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阳光电源始终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自1997年成立以来培育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研发队伍。
对话阳光——行业龙头创新发展
随后,我们来到阳光电源六楼报告厅,总经理何为就目前光伏和新能源行业现状、如何打造绿色能源产业以及企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等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专业详尽的解答。“十年前,在逆变器行业,阳光电源排名第一;十年后,阳光电源依然排名第一,但是第二到第十的企业已经全部被其他企业替代。”在光伏这类门槛和行业准入较低的行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着巨大的技术优势成为行业龙头,这与该企业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而恰恰是这种创新的精神,就值得我们每一个MBA同学思考和学习。
最后,李勇军老师对本次移动课堂做了总结和点评,他对阳光电源在光伏和新能源领域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的战略表示钦佩,并对其在光伏和新能源方面的贡献表示赞扬。同时,李老师鼓励我们在场的同学一定要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学之于书,见之于行”,实现自我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移动课堂这种形式,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入企业,实地参观交流,充实高效而富有成果,同学们受益匪浅。无论对企业还是课程本身,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移动课堂无论对于参观的学员还是企业,都是一场受益匪浅的思想碰撞。企业怀着开放、创新的理念,向同学们敞开胸怀,展示企业的经营理念、传授管理模式。同时,同学们大胆提问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也给企业和管理者带来新的头脑风暴,这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次教学的深度延伸、一期新思想和新管理的互动交流。”
——MBA1707 王斌斌
“通过这次移动课堂的学习,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阳光电源在全球逆变器市场占有15%的市场份额,这是他们技术、产品、营销方面综合实力的反映。尤其在技术方面之所以达到相应的高度,和他们能围绕自身优势,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研发团队的待遇等多项密切相关。这对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来说,有很多借鉴意义。”
——MBA1707 陈小峰
“阳光电源作为逆变器的领头企业,有现有优势,也有未来的不确定性,怎么在未来取得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做为MBA学员将要去努力学习的方面,因此,我将继续关注阳光电源的决策发展,以此来丰富管理知识。”
——MBA1707 吴翼飞
“阳光电源有着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未来十年销售量要突破500亿,是个相对激进的目标,但是企业规划清晰,与政府联系紧密,市场美誉度高,战略规划上珍惜目前的发展成果,目标长远而实际,值得我们学习。”
——MBA1707 周迎春
“绿色环保,大势所趋;中国龙头,安徽骄傲。”
——MBA1707 黄帅
刚刚过去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伴随着新能源产业十三五规划宏伟蓝图的实施,新能源产业将会为青山绿水作出应有的贡献,而我们作为科大MBA人,未来一系列的学习必将激发我们实现自我、创新开拓的决心。
(文/车骁岚 图/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