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30日至5月2日,第七届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沙七)在腾格里沙漠成功举办,亚太地区近百所顶级商学院参赛,最终仅有8所院校摘得“沙鸥奖”,面对激烈比拼,中国科大志邦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最终荣获“沙鸥奖”、“团体第七名”两大奖项。
一、宝剑锋从磨砺出
中国科大志邦队精心备战、团结协作,从准备亚沙到赛事结束历时210天,训练长达170多天,历经四次选拔、一次全面赛前模拟,队员跑步里程累计超过三万多公里。无论狂风暴雨还是严寒大雪,从未中断中国科大志邦队前进的步伐。最纯粹干练的队伍、最严谨认真的训练、最拼搏努力的精神、最乐于奉献的后勤队伍、最团结奋进的队员、最坚韧不拔的领队、最红专并进的科大!七大“最”完美铸就了中国科大志邦队摘得赛事最高团队荣誉“沙鸥奖”。
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到亚沙告诉你
漫天风沙,烈日曝晒,三天负重徒步穿越70公里沙漠,不仅考验着参赛队员的体力,更考验着队员的意志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沙七队伍中的赵志鹏、赵翌程是沙五队员,汪少峰、郑琦是沙六队员,四位经验丰富的老沙友在每周一次两小时的电话会议中为沙七选手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介绍赛事技巧,包含补给技巧、跑步技巧、装备技巧、赛后康复技巧等内容,令初次参赛的沙七选手们受益匪浅。本次比赛领队赵志鹏,在本次亚沙赛中担任中国科大志邦队的旗手、指挥。比赛期间,他作为旗手全程在大风中扛旗前行,让中国科大校旗在浩瀚的沙漠中为队伍指引行进路线,为队员保驾护航。中国科大志邦队B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郑家宏已经50岁了,老大哥从训练伊始就一直是最勤奋、最刻苦、最具毅力的队员。他经常和队长提起他的“亚沙梦”,他带伤坚持参赛,咬牙走完了全程,和队友们一起实现了“亚沙梦”。他每日抵达都比关门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很多年轻人都未能做到,这种精神令人感动,值得青年队员学习。赛后,他长舒一口气说,“我不但圆了自己的‘亚沙梦’,更没有辜负全队的期望。”
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亚沙赛是一场团队的比赛,团队中每个角色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C队的朱逸凡老师、夏大庆、方雷被大家亲切的称为“铿锵三人组”,他们为全体队员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全队的12个帐篷、23个人的饮食、24个驼包,全部由他们完成。每天,他们在完成C队规定的10公里赛程、抵达终点后,便第一时间安营扎寨,为的是让A、B队队员抵达后可以休息。
2个人、1台单反、1台大疆、三组镜头,身兼摄影和导演于一身的瞿导以及阿龙,从赛前训练开始到比赛结束,全程无死角的跟拍,用光的艺术为队员们记下了各种精彩的瞬间。5月1日下午比赛结束后,瞿导对镜头、三脚架等设备进行细沙清理,从瞿导那爱惜的眼神中我们获悉了此次沙漠之行必有无比珍贵的镜头留下,那将是由我们全体队员共同主演的大片!
四、沙七,我们不一样!
亚沙赛不仅仅是一场旅行,一场竞技,更是一场修炼,在艰苦环境下坚持信念,挑战自我,让亚沙赛成为一个成功后重新开始的改变。从沙三一路走到沙七,历经五载,一路艰辛,一路传承,科大人将“亚沙”精神一路传承下来。很多队员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亚沙赛的最高奖项是沙鸥奖,而不是个人排名奖或团体排名奖,我想,经历过沙七,每一名队员一定都深刻地明白了。
我们从第一天的第十一名追赶到第二天的第九名,最终成绩定格在第七名。比赛中的每一个夜晚,两名队长都坚守到裁判组公布成绩之后,并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相关战术;每天凌晨4点50分,队长开始挨个帐篷为队员提供人工叫醒服务。
沙七,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悟,太多的收获。每一个队员都经历了一次蜕变!
五、后记
沙七已经落幕,留在腾格里沙漠中的一串串脚印也随风慢慢消逝,但“亚沙”精神将永远留在科大人的血液之中。沾满了汗水与泪水的沙鸥奖杯,为中国科大建校六十周年、MBA 办学二十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也为队员们近一年的辛勤付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三天三夜腾格里,不屈不挠科大人!加油!加油!加油!
中国科大志邦队沙七名单:
A队:胡鲍健(队长)、黄敏(女)、花利娟(女)、夏茜(女)、赵翌程、王晓彬、于洋、董家平、赵世君、孙文
斌、凤麟、吴锐
B队:赵志鹏(队长)、郑琦(女)、郑家宏、汪少峰、刘仁海、龚颖涛
C队:朱逸凡(女、带队老师)、夏大庆(赞助商)、方雷(赞助商)、瞿玉超(记者)、祝月龙(记者)
在此,向为我们提供支持的赞助商们:志邦橱柜、古井贡酒、卡拉宝、江汽国际酒庄、润思祁红、篮子庄园、众凯教育、合肥捷沃、龙景影志及律境工作室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的大力支持让中国科大志邦队在亚沙赛中更加出彩。
冠名赞助
首席合作伙伴
金牌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
(供稿:MBA联合会运动赛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