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重点实验室胡晓敏教授,中科院智能所医学多模态视觉感知方向产业化平台负责人、量景AI医疗创始人江寅先生,应邀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MBA科技大讲堂,分别带来题为《从量子物理到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竞速与稳定币发行》的专题报告。
报告会由MBA中心主任王熹徽教授主持。MBA2024级科技金融班、科技创业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报告会。
随着量子物理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那么,量子究竟是什么?它和信息技术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报告伊始,胡晓敏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的对比,引领同学们回溯了量子物理的百年发展征程,回答了什么是量子。他从奠定基础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讲起,生动阐释了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反直觉却又被实验反复验证的核心概念。胡教授强调,正是这些奇妙的量子特性,为突破经典物理和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提供了革命性的理论基础。
报告的核心部分聚焦于量子物理如何催生激动人心的量子信息技术革命。胡教授系统介绍了当前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方向: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胡教授不仅梳理了关键技术的原理,更结合国内外顶尖实验室及产业界(如IBM、谷歌、中国科大、本源量子等)的最新突破性进展,包括量子优越性实验、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建设、高精度量子传感器研发等,描绘了一幅量子信息技术正从实验室大步迈向实际应用的清晰图景,并展望了量子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就量子计算的实用化时间表、量子互联网的可行性、量子技术对密码学的冲击与重建、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与布局等问题展开了积极提问,胡教授一一给予了专业而详尽的解答,精彩的讨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下午,江寅先生带领同学们走进人工智能世界,共同感受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革命浪潮。
据介绍,全球AI市场规模已达3.8万亿美元,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概念转化为驱动全球经济重构的核心引擎。随着中国国内各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中国AI产业采用“以通用大模型为基、垂直大模型为梁”的发展路径,在医疗、教育、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2025年被称为“AI智能体元年”。与传统大模型不同,智能体具备“感知-决策-行动”闭环能力,正在改变生产关系。如DeepSeek-V3模型通过无监督强化学习框架将训练成本降低80%,性能接近国际顶尖水平。
报告会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在于AI如何深度融入稳定币的生命周期。稳定币作为高效的支付结算工具,为不动产、债券等传统资产的通证化及全球流通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随着美国《GENIUS法案》的签署生效与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实施,这标志着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已同步开启稳定币的合规时代,为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确定性。监管框架的落地,如同为高速行驶的“稳定币列车”铺设了轨道,而AI技术则成为驱动这趟列车不断提速的核心引擎。以香港上市公司第四范式为例,其利用AI技术开发的系统能实现储备资产波动实时监控、基于行为分析的异常交易识别、以及精准的流动性压力测试,有效填补了合规框架下的风险控制空白。
本次报告会厘清了在全球监管落地与AI技术爆发的双重驱动下,稳定币发行与价值网络构建的最新趋势与挑战,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监管机构把握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脉搏提供了重要参考。
附:专家简介
胡晓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国家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网络和单光子量子传感的实验研究,致力于利用高维量子信息处理过程,构建性能更加优越的高维量子网络。已发表SCI论文27篇,谷歌学术引用2300次。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PRL 12篇,Nature reviews physics 1篇,Science Advances 1篇,Optica1篇,Science Bulletin 2 篇。研究成果被诺贝尔奖获得者,IEEE会士正面大段评价。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领域重大科技进展。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担任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
江寅,毕业于中国科大物理专业,中科院智能所医学多模态视觉感知方向产业化平台负责人,量景AI医疗创始人,前EY、华为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专家。拥有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相关领域发明专利35项,著作权40余项,承接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超过10年私募基金量化交易系统研发经验,8年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研发应用经验,20年企业数字化经验。2025年开始,团队核心创新AI Transcribe相关技术开始应用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节约了医生90%的临床科研病历文档相关处理时间,让医生有机会更加专注于与病患之间的交流与诊断。